首页

搜索 繁体

凤仪 第134节(1 / 2)

裴浚择选了捞刀河西南面的沃野。

沃野适合蒙兀铁骑驰骋,此外河面已结冰,压根不影响铁骑横行。

三郡王满口答应。

十一月初十,双方在风林镇西南方的沃野遇上。

说是沃野,实则靠大晋一面有一片青山为阻,方便裴浚立在山坡俯瞰全局。

战鼓一擂,双方将士往对方冲去。

大晋居中坐镇指挥的是齐亮,别看齐亮不如董寂和燕承骁勇,他擅长军阵,早早在阵前摆了个两仪八卦阵,步兵手持长矛来回奔转,先将骑兵引入阵中,待骑兵入瓮后,两侧兵力忽然后退形成个包围圈。

这个时候,正中现出一个巨大的空心军阵,指挥也换成了蒋文鑫。

裴浚早有收复故土的决心,暗中让蒋文鑫练兵,二人费了不少功夫,与将士们钻营出一种对付蒙兀骑兵的军阵,这是四方形状的空心军阵,前后左右各有战士手执刺刀,蹲于地面,刺向奔来的蒙兀铁骑,刺军之后,布置火枪军,执的是大晋最新研制出来的三段火枪,前一波结束,后面一波紧接着跟上,确保连续不断朝敌军射击。

两仪阵不停变化,开出一条道,将蒙兀骑兵引进来,而每一个进来的骑兵都被空心阵给刺下,短短一个时辰,大兀损失惨重。

可惜三郡王无地势可借,瞧不清内里情形,决定炮火开道,让大军全力推进。

此举正中裴浚下怀。

裴浚藏了许久的秘密远程炮火被从两侧山坡推出,炮火密集地朝着蒙兀后方漫射,一排炮火过去,蒙兀骑兵顿时大乱,这蹲新型炮火显然射程更远,威力更大,三郡王暗叫不妙,立即撤兵,裴浚见状,吩咐燕承和董寂各自带了一支装备虎蹲炮的骑兵,绕去蒙兀后方围攻,不给对方逃脱的机会。

靠着这一手严密的布防,双方大战两日两夜,裴浚极有魄力,硬生生杀了对方几万军力,灭了蒙兀生力军,差点生擒三郡王,可惜三郡王亲卫军实在厉害,拼命护着他杀出一条口子,逃之夭夭。

裴浚乘胜追击,一路将故土全部收复,方罢休。

十一月十五日,蒙兀送来国书议和,裴浚回到肃州修整,安排文臣武将负责和谈。

而凤宁呢,趁着这个空档回了一趟康家堡。

裴浚兵锋所向披靡,连着康家堡外围一片也被扫荡过,念着康家堡收留过凤宁,他并未吞并这块土地,而是准康家堡成为大晋边关的贸易城,给与税率优惠,帮着大晋在西面开拓商贸。

凤宁回到康家镇,亲自捎了一道圣旨递给乌先生。

“先生,您瞧瞧上头写着什么,陛下不许我看呢。”

乌先生见凤宁满脸紧张,接过圣旨摊开一瞧,一目掠过,微微错愕。

“写什么了?”凤宁盈盈望着他。

乌先生忽然长吁一口气,合上圣旨神色复杂看着凤宁,

“陛下命我为陕甘经略使,出使西域,连通各国,开辟商路。”

“陕甘经略使?出使西域?”

每一个字眼都曾是乌先生的志向。

凤宁闻言眼眶好一阵酸痛,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欢喜。

她以为裴浚对乌先生怀恨在心,要拿先生如何呢,不成想他终究是一位豁达的主君,任人唯贤,给了乌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
“先生大志得酬,凤宁为您高兴。”

晚风里,那清瘦卓绝的男子,自唇角绽开缓缓一笑,好像有释然,也有欣喜。

凤宁在学堂留了几日,将学堂交予柳夫子,刘夫子与周夫子三人打理,周夫子抱着她哭了好一会儿,不舍凤宁离去,傻妞也凑过来揽着凤宁不吱声。

卷卷在二人跟前上蹿下跳,傻妞眼巴巴看着雪白的卷卷问道,

“能不能把卷卷留下给我。”

凤宁还没来得及回绝呢,那卷卷闻讯立即往后窜开老远,一股脑子跳上围墙,窜去小赤兔的背心。

凤宁等人被它逗得一乐,离别的愁绪便诉在这一声含泪的欢笑里。

十一月二十,裴浚亲自驾着宫车来接凤宁,乌先生等一伙人在斜阳下相送。

乌先生看着裴浚小心仔细牵着凤宁上了宫车,忽然酸了眼眶。

他的小凤宁,总算是有人疼了。

宫车沿着阳关漠道,一路往东南,穿过河西走廊行至肃州,宁夏,再过延安府,太原府,往东北折回京师。

几场大雪过后,京城终于在十二月二十四这一日放了晴。

每日均有急递回京,禀报皇帝回銮的行程,到了二十四这一日晨,文武百官齐齐侯在正阳门外,迎接他们的国君凯旋。

裴浚一举击溃蒙兀,让蒙兀吃了近百年最严重的一次败仗,朝廷上下热血沸腾,盛赞裴浚功勋可比尧舜,对他的崇敬也达到顶点。

接下来既无内忧,也无外患,该是安安分分娶妻生子了吧?

朝臣引颈相望,终于在午时正,前方军号长鸣,五万禁卫军的拱卫下,一辆明黄帝王銮车缓缓驶来,少顷,銮车停在正阳门前,华盖掀开,露出一张依然清隽斯文的脸。

百官心潮澎湃,齐声扑跪在地。

“臣等恭迎陛下凯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文武各排一列,个个衣冠齐整,声势浩大。

山呼海拜过后,前方传来一声清冽的免礼。

众臣喜滋滋起身,迫不及待抬眸望去,却见那巍峨的帝王牵着一位明艳端方的姑娘立在正阳门前。

午阳炽艳,映得那张清致明秀的脸,如国色无双。

这不是当年那位御前女官,李凤宁么?

明眼人都晓得这位是皇帝心尖人,此去西北,打了胜仗不说,总算将喜欢的姑娘捎了回来,喜上加喜。

只是内阁大员先是一喜,旋即眉头一皱。

不对,这不是东华门,这里可是正阳门。

裴浚携李凤宁回宫,百官很高兴,可惜走错了地。

只有皇后才能从正阳门入宫。

李凤宁,走不得正阳门。

第78章

负责今日回宫礼仪的是新任礼部右侍郎孔云东,此人乃孔夫子第五十二代世孙,新一任衍圣公,在民间与太学生中威望隆重,何楚生致仕后,礼部便由他和石楠与袁士宏搭班子。

他见裴浚牵着李凤宁停在正阳门前,快步上前来,朝皇帝施礼道,

“陛下回銮,京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,臣等盼陛下如长夜盼曙光”

先是一阵歌功颂德,随后眼神往凤宁身上落了落,话锋一转,

“敢问陛下,这位李姑娘是”

年轻的皇帝携胜而归,眉宇间隐含一抹剑鞘之气,浑身威赫逼人,他素来敏锐,瞄一眼孔云东就知这位礼部侍郎心里琢磨什么,

“孔爱卿熟读经史,当知唯有皇后方能打正阳门入宫,朕又不糊涂,既然带着人来,就是要告诉诸位爱卿,朕要立李凤宁为皇后。”

这话一落,群臣沸然,脸上的不满和震惊已然掩饰不住。

嗡嗡声响了一阵,最后压力均堆在首辅礼部尚书袁士宏身上。

袁士宏是裴浚的恩师,唯有他有资格质问皇帝,袁士宏静静瞥了一眼凤宁,心中十分为难,李凤宁出身太低,岂能坐镇坤宁宫,这简直是无理取闹,可他又深知裴浚从不是无理取闹之人,两厢焦灼下,耐着性子,温声确认一句,

“陛下,您当真要立李姑娘为后?”

裴浚理了理衣袍,直视前方,语气慵淡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